從瘋狂募款到變現無門,加密VC正在經歷什麼?
近期加密VC投資領域出現了專案方不依原投資協議給投資人發幣的現象,背後是頭部交易所幣安的潛規則,導致專案方在交易所面前弱勢,投資人權利被邊緣化。
原文標題:《流動性焦慮下的加密 VC:一場悄然展開的失衡》
原文來源:ChandlerZ,Foresight News
水滴資本合夥人大山在近期的一場 Space 中坦言,最近自己所投資的四個項目均已上線幣,均已投資原幣。儘管合約中白紙黑字寫明了發幣條款,但專案上線後卻能隨意修改協議,而投資人幾乎無法採取任何有效反製手段。
其表示,改協議其實不是專案方的意願,是幣安一直以來的潛規則,所以不埋怨專案方,因為在幣安面前,他們也是弱勢。目前的策略非常明確,就是說服和幫助真正優質的專案方別發幣了,直接去上市,換個相對乾淨的受監管的市場去體現自己的價值。
傳統 VC 投資中以合約為基礎的權利保障,在加密代幣投資結構中並不具備同等的實際約束力。由於代幣上線後流通規則由交易所主導,鏈上資產分配不受傳統法律體係即時約束,投資協議在關鍵節點往往失去執行力。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專案能否獲得頭部交易所准入,直接關乎整體生存,協議條款的重要性在實際利益面前被邊緣化。專案方為求上線,不得不配合交易所對於釋放節奏、鎖倉規則、代幣比例等方面的重新設計,投資人則在缺乏鏈上治理權和流通話語權的情況下,陷入事實上的權利弱勢。
這番表態,道出了當前加密 VC 投資體係正在遭遇的一場深層危機,即一場關於合約效力、流動性掌控與退出機制全面失靈的困局。
權力天平傾斜:VC、專案與交易所的新關係
在過去幾年的產業發展中,以「專案敘事建構 - 多輪 VC 融資 - 頭部交易所代幣生成事件(TGE)/ 上市」為主線」為主線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此模式的特點在於,專案早期依賴專業 VC 機構的資金注入、資源對接和信譽背書,透過逐步抬升的估值完成融資,最終目標通常是在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實現代幣的首次發行與流通,為早期投資者提供退出管道。
在先前多輪牛市中,加密 VC 作為核心資源,掌握初期融資和發幣設計大權,這一流程在推動行業快速擴張和項目孵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上一輪多頭市場,專案方地位有所提升,但 VC 仍因資本量大、流動性賦能如 Launchpad 而有一定主導。
但在當市場步入新的調整週期,山寨的流動性枯竭,投資人和專案方之間的利益結構隨之改變。交易所權力空前上升,成為流動性開關的絕對控制者,上線審批、代幣分配、流通策略等關鍵環節集中在交易所手中,使得專案方在談判中處於極其弱勢的位置。即便簽訂了詳盡的投資協議,面對交易所提出的流通條件調整,專案方也難以拒絕,最終不得不違背原先與投資人之間的約定。
交易所成為稀缺資源的掌控者,VC 逐漸被邊緣化,實際控制的能力大幅下降。
流動性緊縮下的「囚徒困境」
目前「VC 幣」面臨的困境並非單一因素造成的。
經過多輪融資,專案在 TGE 時的公開市場估值往往已處於較高水準。這直接導致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初始買入成本較高,同時也意味著早期投資者包括 VC、團隊、早期支持者等持有大量低成本籌碼,存在較強的潛在賣出動機。
這種預期差使得代幣上線後面臨天然的拋售壓力,市場參與者可能形成「賣出為最優策略」的共識,從而引發負回饋循環。
進一步來看,代幣經濟本身也在加劇 VC 幣的困境。
在牛市時期,大量項目的代幣發行模式沿用牛市時期的高預期增長假設,例如市值一路向上,流動性足夠支撐逐步解鎖。但在實際運作中,許多項目缺乏真實收入支撐,DeFi 年化收益靠 Ponzi,GameFi 靠補貼,NFT 靠 FOMO,代幣完全失去內生成長動力。
最關鍵的是,過去 VC 投資的代幣,最終能在二級市場賣給新散戶,形成完整出逃路徑。但目前鏈上和交易所新增散戶極少,增量資金枯竭,VC 之間互砸成為常態。
本質上,早期投資人、專案方、做市商、早期使用者變成了一個閉環內的零和博弈,退出越來越困難。
上一牛市週期 VC 回報
本輪週期 VC 回報
對於專案方,需要重新檢視其代幣發行策略和社群關係。高舉高打的模式受到質疑後,更低估值起步、更公平的發行機制、設計更能激勵長期持有者的代幣經濟學,以及提高營運透明度和加強問責制可能更值得探索。
從更宏觀的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目前的挑戰可以視為市場走向成熟過程中的一次調整。它暴露了過去高速發展中累積的問題,並可能推動形成更平衡、更永續的融資和發展生態。這要求所有市場參與者,包括 VC、專案方、交易所、投資者甚至監管機構共同適應變化,尋求在創新激勵與風險控制、效率與公平之間建立新的平衡。
原文連結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zkMe 推出合格投資者憑證:符合美國證券法規的隱私優先商業解決方案

Sky 社群考慮最終提案,用 SKY 取代 MKR 作為唯一治理代幣,啟用質押和 USDS 獎勵
簡要概述 一項新的治理提案已提交,以完成Sky生態系統從MKR升級到SKY的最終步驟,這是其2024年“終局”品牌重塑的一部分。該提案包括將SKY作為Sky協議的唯一治理代幣並啟用質押功能。

多鏈開發現狀:跨生態系統的基準測試
快速概覽 本綜合分析旨在為開發者和組織提供所需的見解,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環境。本研究報告由Ava Labs委託撰寫。此報告的完整PDF版本可在此處獲取。

DeFi Development Corp,前身為Janover,通過私募股權融資籌集2400萬美元以購買更多SOL
快速摘要 私募投資的參與者包括Galaxy Digital、Amber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Arrington Capital等。自四月中旬重新品牌化後,這項私募投資進一步推動了DeFi Development Corp擴展其Solana資金策略的目標,該策略包括質押其持有的資產。截至五月一日,該公司持有317,273 SOL,價值約4,620萬美元,並包括質押獎勵。

加密貨幣價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