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也“屈服”于特朗普,本周降息25个基点几成定局
特朗普贸易战恐将“打残”英国经济,经济学家甚至预测英国央行将为6月再次降息铺平道路……
英国央行本周将降息25个基点,甚至可能为自2009年以来首次连续降息铺平道路,以应对美国的全球贸易战。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判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及其未来计划的不确定性将拖累增长并抑制通胀后,英国央行将转向鸽派立场。
EY Item Club顾问Matt Swannell表示,周四的会议上,英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4.25%“几乎确定”,这将是该央行去年加息至5.25%峰值后的第四次降息,也是今年第二次降息。
其他人认为,英国央行甚至可能出现更鸽派的转变。巴克莱银行首席英国经济学家、前英国央行经济学家Jack Meaning表示,货币政策委员会可能为6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做好准备。若这一预测成真,除了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的两次紧急降息外,这将是英国央行自2009年初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连续降息。
上周四,市场一度预计英国央行在今年剩余六次的会议中将降息四次,每次25个基点,至3.5%。在3月20日上一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决定后,市场预计英国央行2025年仅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至4%。
自3月投票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央行当时维持利率不变,并指出了不确定性。那时,特朗普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的关税。
现在,美国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关税,汽车与钢铁和铝一样征收25%的关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上说:“生活节奏很快。”对于英国央行来说,这句话同样贴切。
在英国国内,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工资增长比英国央行2月上次全面预测时预测的要疲软。英镑走强,因投资者抗议华盛顿混乱的贸易政策而抛售美元,压低了进口成本,能源价格下跌。展望未来,根据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梅根·格林(Megan Greene)的说法,中国商品转向英国总体上将是“反通胀的”。
在2月上次预测中,英国央行预计今年通胀将达到3.7%的峰值。尽管经济增长强于英国央行2月的预测,英国央行行长贝利上月警告称,全球贸易战将对英国这样的开放经济体造成尤为沉重的打击。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预计,英国央行在周四利率决定附带的预测中将下调明年的增长预期。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Michael Saunders在4月29日写道:“美国关税的增加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主要是一个不利的需求冲击,这将降低增长和通胀。” 这使得货币政策委员会比美联储更容易做出决定,对于美联储而言,“关税是一个不利的供给冲击,它降低增长并推高通胀”,政策制定者将需要平衡这种权衡。
Saunders认为英国央行将采取“最少遗憾”的方法,即通过“之前设想的宽松政策”。Meaning也认为,英国央行很有可能更快地降息。他表示:“我认为他们几乎肯定会说风险平衡已经转移,因此他们很有可能会调整前瞻指引,为连续降息做好准备。这将为6月降息打开大门,但同时不明确提及,以保留选择权。”
渐进且谨慎
为了确认新的宽松倾向,英国央行“渐进且谨慎”的降息指引可能会发生变化,Saunders和Meaning都表示可能会取消“渐进”一词。
投票分歧也可能是一种信号。预计九名委员会成员都将在周四投票支持降息,但其中,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丁格拉(Swati Dhingra)可能会投反对票,呼吁更大幅度降息(50个基点)。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George Buckley表示,副行长拉姆斯登(Dave Ramsden)和成员泰勒(Alan Taylor)可能会加入她的行列,从而强化英国央行内部的鸽派转变。他补充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投反对票的成员投票支持降息50个基点,这将增加英国央行6月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
特朗普的贸易战使得宏观经济背景如此不稳定,从而复杂化了英国央行的任务。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并帮助沟通,英国央行可能会在与利率决定一同发布的新预测中更多地使用情景分析。
Meaning表示,英国央行可能会用三种关税情景取代其反映不同通胀路径的三种情景,每种情景都有更完整的预测。他表示,除了一个核心情景外,纳入贸易报复情景以及白宫退缩情景也将很有用。他说:“然后市场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可以对这三种情景赋予概率权重。”
英国央行前货币政策制定者Jonathan Haskel敦促英国央行保持谨慎,其周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难看到美国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并大幅降低关税。
无论如何,英国央行新的经济展望都将处处体现特朗普的印记。Hanson预计,由于今年开局强于预期,英国央行将在2月预测的基础上小幅上调2025年的增长预期,从0.7%上调至0.8%,但随后将下调2026年的增长预期,从1.5%下调至1%,届时“关税的影响将最为明显”。他对通胀和较低市场借贷成本的预测将意味着英国央行应在年底前将利率降至至少3.75%。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