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Polkadot Coretime 竟被炒到 15 万美元一个?
速速查看!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昨天,PolkaWorld 在 X 上发了一条信息迅速在社区发酵:Polkadot 的核心计算资源(Coretime)竟然被炒作到了 15 万美元一个?
这个标题确实带了点博人眼球的色彩,但事情的背后却真实地反映出目前 Polkadot 生态资源分配机制存在的一些隐患。
本文将深入还原事件经过,阐明背后缘由,并探讨此次事件对整个生态的长远意义。

Coretime 事件的始末
首先,我们简单科普一下 Coretime 是什么?
Polkadot 在 2024 年 9 月下旬引入了 Coretime 机制,这替代了之前的插槽竞拍机制,作为链上计算资源的新模式。团队可以购买 Coretime 以确保自己的平行链(Parachain)或者 Rollup 能稳定运行。传统的区块链通常采用 Gas 费用模式,即交易拥堵时,用户需竞价提高交易费用以获得优先处理权。而 Coretime 的推出,目的降低此前通过插槽竞拍进入 Polkadot 生态的高门槛,另外通过固定的订阅模式,避免 Gas 费用波动,并提供更可靠的计算资源服务。
而就在近期,Polkadot 生态中两个活跃的 Rollup 项目 —— Mythos 和 Xcavate,却因为团队的一次疏忽,错过了 Coretime 的续费窗口。这原本是一次普通的失误,但意外却迅速发生了。
因为 Coretime 一旦未能及时续费,便自动进入公开市场销售。这就导致了,这两个 Rollup 可能将面临停止出块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团队与 Polkadot Fellowship 向此前购买 Coretime 的其他人进行协商,想要以 200 个 DOT 的价格购买 2 个核心,但卖家提出的价格为:单个 Coretime 售价 15 万美元。这一举动,显然不是市场的健康运行,而是对当前系统漏洞的一次投机利用。
面对此情况,Polkadot Fellowship 紧急推出了一项临时提案:通过 XCM 调用方式,将 Polkadot 网络上的核心数目从原来的 62 个增加至 66 个,并向 Mythos 和 Xcavate 两个团队免费分配 2 个月的 Coretime 使用权限,以确保这两个重要的生态项目不会因为此次事件而被迫停摆。
关于该临时提案,可以在这里查看并投票:https://polkadot.subsquare.io/referenda/1536
生态各方对事件的看法与讨论
Coretime 事件激起了生态内的广泛讨论,社区态度呈现两极:
支持方认为,此次事件暴露了当前 Coretime 定价过低以及市场不活跃的问题,通过此次事件也能引发更多关注,并推进机制的健康发展。
批评方则认为,生态的健康发展不应该靠类似投机事件推进,同时此次免费分配 Coretime 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去中心化的市场机制。
针对这些疑问,PolkaWorld 后续与相关团队进行了深入沟通,得到了如下几点解释:
1. 技术上当前无法让团队自主购买 Coretime
这是一次应急处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果要让这两个团队以正常方式购买 Coretime,需要重写相关逻辑并进行一次 runtime 升级。但由于留给技术团队的时间只有大约 9 天,根本无法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只能先通过免费分配的方式来确保这两个 rollup 不“断电”。
2. 这是一次性紧急决定,而非“先例”
Fellowship 成员在内部讨论中也明确表示,这种情况不希望再次发生。例如 Basti 就在聊天中说过,他不希望未来还需要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这不是一种新常态或偏袒,而是一次紧急特例。

3. 原本开放的 Coretime 被攻击者“秒抢”
很多社区成员提出:“我们不是已经通过提案增加了四个核心吗?他们为啥不自己买?”
答案让人意外:之前的两个核心资源在刚开放销售的同一区块内,即被攻击者迅速“秒抢”。即使再开启新的销售轮次,也难免被再次迅速抢占。这暴露出现行 Coretime 销售机制的漏洞: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无法防止恶意大批量购买。
4. 该问题已列入下一次 runtime 升级重点
关于 Coretime 销售流程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问题,已经成为下一个 runtime 升级的重要议题,相关优化正在积极推进。
总结来说,这并非对个别项目的“偏袒”或资源倾斜,而是一个技术限制下的应急解决方案。团队目前也在着手改进机制,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希望这些解释可以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整个事件的背景和处理逻辑。
PolkaWorld 观点:在与负责这次事件的团队聊完后,作为生态一员,我们可以理解技术角度的做法,优先级是确保两个 Rollup 不会停止出块,以防带来更多的连锁反应。但即使是 Fellowship 发起了这一项紧急的 1536 公投,它依然需要 DOT 持有者来投票通过,这意味着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交给了更广泛的 DOT 社区,这一点来说,并没有违背 Polkadot 社区去中心化的精神!
但是站在社区的角度,我们也非常理解社区成员的讨论,把最终的决定权完全交给市场,如果团队花 15 万美金购买了核心,那就意味着团队认为 Polkadot 的资源值这么多钱。这在更广泛的 Web3 社区中,将被视为一件高于事件本身的营销事件!对外传达了 Polkadot Coretime 市场机制的同时,也解决了团队的问题!
但问题就在于,团队是否会花 15 万美金来购买 Coretime?这真的是市场行为吗?PolkaWorld 认为,我们当前在 Coretime 的系统中,远没有形成所有的“市场”,因为目前还没有明显的供需关系!这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的平行链还在 Crowdloan 的插槽中没有结束,对 Coretime 的需求还没提上来;第二就是 Coretime 的二级市场也一直迟迟未上线。第三 Coretime 刚刚在 Polkadot 上线 7 个月,的确还在一个早期阶段,整个 Web3 市场还需要我们在培养出一些成功案例(例如像 Mythos 和 Xcavate)后,吸引更多的 Rollup 加入!
对此,你怎么看呢?
Coretime 事件暴露了哪些深层次问题?
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们需要从中反思并汲取经验,为更长远的 Polkadot 发展做好调整!本次 Coretime 危机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资源抢购事件,它更揭示了 Coretime 市场需求、资源配置、机制设计、以及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方面亟待解决的多个深层次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的建立
关键平行链或 Rollup 一旦因非自身原因中断服务,可能对整个生态造成连锁反应。因此,构建更健全的资源保护、Coretime 的二级市场建立与优先配置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第二,续费机制与预警系统
生态内目前并未设置明确的 Coretime 续费提醒与预警机制,小型的行政失误很容易导致严重后果。未来,类似于云服务的自动续费功能、提前提醒、灾备方案或许应被纳入系统设计中。
第三,防范投机性抢购
当前 Coretime 市场机制,面对恶意大批量抢购行为毫无抵御力。未来需引入更成熟的市场机制设计,避免单一投机者利用市场漏洞,威胁生态正常运转。
第四,建立对 Coretime 的市场需求
Polkadot 生态还需做更多的努力,在市场对 Coretime 的理解和需求上,我们不能再等着市场主动来找我们,因为我们当前处于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阶段。如果我们认为一个东西好,除了告诉大家好,最终还要让大家直接购买和使用!
总而言之,虽然 Coretime 上线只有 7 个月,仍处于一个早期和实验阶段,但这次事件的确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醒,告诉我们需要在哪些地方做更多的努力!
那未来将会如何优化 Coretime 机制呢?
为此,PolkaWorld 也查阅了一些 Fellowship 和 Web3 基金会的研究科学家进行的一些讨论,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他们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核心资源被抢购、价格失控和关键项目“断电”问题展开。
你也可以在这里查看更多 Fellowship 的讨论:https://github.com/polkadot-fellows/RFCs/issues/142
方案一:设立治理主导的“训练轮”(training wheels)机制
提出者:@bkchr
认为当前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机制调整收效甚微
提议设立一个由治理注册的小型 DAO,月度获得固定 Coretime 配额
由该 DAO 基于项目资质做简单审核,再将 Core 分配给需要的团队
随着市场成熟,DAO 功能可被逐步废除
方案二:通过 OpenGov 轨道购买 Coretime
提出者:@xlc
拟将 50% Coretime 留在开放市场,另 50% 只能通过公投(referenda)购买
保留市场机制的同时引入治理干预通道,确保关键项目不被边缘化
方案三:可锁定价格的预约式机制
提出者:@seadanda
引入“PotentialRenewal”提案机制,允许团队提前声明愿付价格锁定 Coretime
可在正式销售前锁定使用权,避免被投机者抢占
Coretime 会与 paraID 绑定,确保资源用于真实项目
方案四:自动调节销售核心数量,维持最小库存
提出者:@eskimor
设置 MIN_CORES_FOR_SALE(如 5 个),每轮至少保留该数量进行销售
若价格低于目标值,线性减少 Core 数量,防止价格进一步下探
需求上升时可自动补回库存
附加建议:限制每个区块最多买 1 个 Core,降低投机者一次性抢空的可能性
方案五:延长续租宽限期
提出者:@web3gautam
当前续租窗口在租期开始前 1 周,不够人性化
建议改为“过期后 +1 周”的宽限期(如域名注册逻辑),确保续租缓冲
平衡市场效率与生产型项目的安全保障
方案六:长期建议——放弃未来价格可预测性 + 引入借用机制
提出者:@jonasW3F
市场应逐步放弃“价格可预测性”预期,以促进真实市场竞争
提议“Core 借用机制”:DAO 或赏金组织持有部分 Core,可短期借给项目方救急使用,但不得转卖
仍由原持有人负责续租,确保不间断地使用这段资源,避免治理层面频繁干预
方案七:设置最低但不过低的底价 + DOT 二次收费机制
提出者:@burdges
设置一个“不过低”的底价防止投机者垄断
如果系统尚未准备好扩展多个中继链,此方法可为治理争取反应时间
建议记录各平行链的区块使用率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引导 parachain 能在其链上加收 DOT 费用,弥补 Coretime 成本
根据上面的讨论,PolkaWorld 也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我们认为也许可以参考 Web2 中的机制进行一些优化,主要基于三个原则(划分不同的需求、让成本可预测、提高用户主动管理自己 Cotetime 的能力),供大家讨论:
划分 Coretime 类型:如 Standard Core / Performance Core,对应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定价
引入长期租赁优惠:团队可预付或承诺 3/6/12 个月租期,获得优先权和折扣,防止频繁抢购,也可通过治理提案进行审批
引入按需 / 抢购 Coretime:少量剩余 Core 允许投机型抢购,但不能影响基础核心资源的保障
价格动态调节:根据实际购买率 & 存量使用率,自动浮动定价,形成一个健康的“供需导向市场” (Coretime 单价 = 基础价格 × f( 过去一月使用率,竞价次数,空闲率 ))
最低资源保障:保留一定数量 Coretime 给“生产状态 parachain”,作为基础保障资源,防止生态断电
自动续费 + 提前提醒机制:实现 Coretime 的自动续租机制,或设置续租提醒期,防止“意外断租”
费用视图与成本优化工具:在 Coretime Dashboard 中引入“使用分析图”、“成本优化建议”等,提高用户主动管理能力
未来展望与启示
此次 Coretime 危机,既暴露了问题,也给出了明确的优化方向:
推出自动续费和预警机制,避免行政失误导致的生态风险。
引入防止批量购买的市场保护措施,避免恶意投机事件再次发生。
逐步引导健康活跃的二级市场,形成真实反映供需的市场价格。
Polkadot Fellowship 和生态开发团队已表示,以上方向都将被纳入下一阶段的开发计划,生态机制也会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完善。
Coretime 事件并非纯粹的负面事件,它既揭示了生态机制存在的漏洞,也让我们看到了社区与官方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指引了下一步 Polkadot 生态改进的重点方向。相信经历此次风波后,Polkadot 生态的健壮性与公平性都将迎来一次重要的提升与进化。
Polkadot 正在成长中,危机与问题终将成为前进路上的基石。
PolkaWorld Telegram 群:
https://t.me/+z7BUktDraU1mNWE1
PolkaWorld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PolkaWorld
PolkaWorld Twitter:
@polkaworld_org

更多内容
RWA 在 Polkadot 中逐渐崛起!TVVIN 通过 Polkadot 将 LBMA 认证的黄金带入链上!
为什么 Polkadot 和 Ethereum 都不约而同选择了 RISC-V?
Parity 最新加密情报:美国最快 8 月前明确谁来监管加密资产?而 Web3 基金会早在 2023 年就已发声建言!

关注 PolkaWorld
发现 Web 3.0 时代新机遇
点个 “在看” 再走吧!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美图创始人蔡文胜斥资 6.5 亿港元买入天后全幢商厦,将打造 AI-Web3 创业中心
Sky 社区考虑最终提案:用 SKY 取代 MKR 成为唯一治理代币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